2011-05-15

失敗的理性:非洲集中化村莊

或許我們總是天真的認為,非洲之所以常常有饑荒是因為那塊黑色大陸長不出東西,
我們同情,同情那些不幸、落後的人們,被上帝分配到這塊不被應許的土地。

 
但事實上,饑荒的情況因為貪婪自私的統治者而加重,
並不是因為那塊貧瘠的土地長不出東西,
而是因為殖民者統治者為了方便控制與管理,
將長年生活在那塊土地上的人民,從一地遷移到另一地
用強制野蠻殘暴的手段,
逼迫那些早已學會和土地自然共處、謙卑面對惡劣環境的人們離開家園,
到一塊全然陌生、規畫好的地方,
原有的自然知識、社會紐帶、血親姻親關係、互惠網絡通通連根拔起,硬生生切斷,
放一把火後,灰飛煙盡,人們再也沒有退路可走,
只能乖乖的進入統治者安排好的「現代性」。

那所謂的「現代性」,不過是統治者合理化其支配控制的工具,
成排一致的房舍、農田,單一種類的作物種植,
只為了追求「效率」,
而那效率,說穿了不過是為了統治者的利益,
讓原本複雜糾結的一切都變得簡化清晰,
好讓那些統治者能夠一眼看穿人民的浮躁;
好讓那些統治者能夠一眼看穿利益在哪裡;
好讓那些統治者能夠輕鬆地在其中呼風喚雨。

官方和專家對未來規劃與農民之間的衝突
往往被歸結為進步與蒙昧、理性和迷信、科學和宗教之間的鬥爭,
但從本章的幾個例子來看,
那些所謂「理性」計畫往往是驚人的失敗。


::

在平靜沒有麻煩的時候,每一個管理者都認為只有透過他的努力,
在他統治之下的所有人民才能保持前進。
當歷史的大海還平靜的時候,乘坐在自己小艇上的統治者,
將小艇掛在人民所乘大船之上,自然會想像他的努力帶動了大船的運動,
但當風暴起來,海浪翻滾,船開始晃動的時候,
這種錯覺就消失了。
大船依靠自己的動力獨立地前進,小船的勾子再也勾不著前進的大船,
突然,
行政管理者不再是統治者和權力來源,
而成為無足輕重的、沒有用的、軟弱無力的人。

─ 列夫˙托爾斯泰《戰爭與和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