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20

百年人類學回顧與前瞻研討會

百年百年,真是到處都充斥著百年的一年!
本來覺得有些夢幻有些虛無飄渺的建國百年,隨著日常生活中各式各樣百年活動熱烈展開的同時,似乎好像真的有這麼一回事了起來。到底這百年熱有多熱,假如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芭樂人類學的這篇文章:「愛蜂」與「百年」現象/malaita  
引自芭樂人類學(http://guavanthropology.tw/article/2065) 

其實,這一篇也是想要介紹另一個百年活動,算是人類學界的一年一度的盛事吧我想。每年,台大人類學系都會籌辦人類學的學術研討會,今年盛逢國家慶祝建國百年當然更不能錯過!
photo from http://140.114.119.1/~anth/conference/2011conf/

重讀台灣:人類學的視野─百年人類學回顧與前瞻學術研討會

由台灣大學人類學系和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主辦。
會議時間:
民國100年11月18~19日,兩天。
地點:台灣大學文學院演講廳。

老實說,我覺得系上辦的研討會都挺令人期待的,當然很大的誘因是可以在寬敞舒適的文學院演講廳裡聽系上老師們發表或評論文章,然後吃吃美味的茶點和便當(喂)。其實,不論在求學的哪一個階段,大學生也好研究生也好,除了書本上的知識以外,都需要透過多參加這種研討會來學習,不光是聽聽學者們最近在關心什麼樣的議題,也透過這種現場的發表與討論來學習說話和報告的技巧。書念越久,越能體會口才的重要性!一個研究,就算理論多麼高深資料多麼豐富,若沒有辦法讓別人了解並討論,那永遠也只能是閉門造車而已。所以,如何能夠在時間範圍內清楚而有條理的讓聽者了解妳關心所研究的議題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當然,在能夠了解的基礎上行有餘力則要進一步追求讓聽者覺得有趣,而這就需要天分、經驗的累積和努力了。參加研討會常會遇到兩種情況,一種是發表人報告的東西過於理論,對於普通聽眾或學生來說,就有些深奧無法短時間內吸收理解;而另一種是發表人不希望造成以上的情況,所以報告的內容便以田野的經驗或描述性的田野資料為主,並佐以大量的圖片,雖然這樣的報告很有趣,但是聽完之後常常會有種稍嫌鬆散的不滿足感。

發表內容的理論分析/現象描述之間的分量和比例拿捏如何才恰當其實是門大學問,而這往往需要多參與、多觀察,在經驗上累積才能慢慢摸索出最適合的模式,當然這依著每個人的情況而異,也會隨著不同場合而有不同的情況。除了口才和內容以外,大家報告時愛用的power point也扮演著很重要的輔助角色。雖然說它是輔助報告的配角,但它其實佔據了台下與會者最主要的視覺感官,power point做得清楚美觀,往往能夠讓自己的報告更加吸引人。啊,至於怎麼讓power point更清楚美觀,這又是另一門大學問了!

說了這麼多,只是想要告訴大家,有空的話可以來聽聽這場百年人類學回顧與前瞻研討會!對了,今年的網站做得很不錯,用色大膽鮮豔,很吸引人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