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22

003 寫在大選之後

台灣東北角海岸,冬日景象 Photograph by Ruby Hsieh

新聞說,最近幾個月的日照日數達到近61年來最低!


學期於一月初進入尾聲,而我也從跨年的鹿港台南小旅行回來後便進入了備戰狀態。啊,但事實上真正進入備戰狀態是學校停課後的一週(期末報告死線的前一週)才開始,不得不說,這是我從小到大的壞毛病,大概可以用小丸子的暑假作業來形容:總是要把事情拖到最後才來做。但或許更準確的說,對於一些必須得完成、還算有把握的事,我總是不喜歡一開始就做完,某種程度是因為情況都還在可以掌握的範圍內,所以懶散的心便開始作祟。從1/4結束這學期最後一堂課開始,我過了一整個禮拜相對優閒的生活,看了一些書以及電影、和老師一起帶這學期來客座的人類學者Karl Heider及其妻去了一趟十八王公廟,還有和朋友聚聚餐以及關心一下國家大事。


是的,1/14是總統和立委選舉,對於選總統,這並不是我的第一次,但卻是我第一次為我自己投下的候選人感到不捨,也是第一次為自己投下的那一票感到無悔。

沒辦法,我生在一個泛藍到深藍不等的家庭,因此很能夠理解要令一個人做出改變是多麼不容易的事,但要一個人做出改變也並非是不可能的事情。然而,也正因為我生長的家庭,讓我清楚的體會到所謂藍綠的差異並不是族群差異可以解釋的,畢竟我一半所謂外省人的家人支持藍似乎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我另一半所謂本省人的家人也支持藍,這就不太符合族群的推論了。


不管如何,選舉的結果我是難過的。

難過於,台灣選民藍綠結構的僵化(似乎永遠都是藍5綠4.5);難過於,綠輸掉的票,至少要有兩萬輛返鄉專車才能補足(假如一輛返鄉專車能運載四十個泛綠的學生投票的話);難過於,雖然蘭嶼想要改變,雖然蓋不蓋核電廠才是和他們最切身相關,但一人一票就是一人一票,就算島上綠黨的政黨票比例超過40%,也影響不了選舉的結果;雖然「蘭嶼媽媽」希楠˙瑪飛洑(Sinan Mavivo)選上了,但一席的立委對上國民黨黨團六十幾席,就算再加上幾個零星反核的泛綠立委,也是孤掌難鳴。

是的,這就是所謂的民主:一種少數得服從多數的制度,無論這個多數是不是符合社會正義。

然而,最最最令我難過的是,我看到結構這堵牆的巨大、難以撼動!我看到人心為求安定寧可保持不甚令人滿意的現狀,不願冒險儘管這改變可能帶來更好的未來!是,也許你會說,革命是你們年輕人的事,我們只想要安安穩穩的過生活,維持現狀,有錢賺有得吃穿就好,所以寧可放任那些不公平的事情發生卻不去看一眼。

人都是自私的。

我們只是去投票,讓這個機制繼續運轉。是的,我們都是如此;我們選出了我們各自期待的未來,每個人都計算過利弊得失之後,才決定投票對象。這個未來,是台灣多數人的未來,不是少數人的未來。

傳統領域、生存空間不斷被企業與政府侵占剝奪的部落原住民;住在八里,被台北港計畫徵收掉百年老厝不曉得明天該住在哪裡的汪菊阿嬤;所有剛出社會,不曉得用多少工作時數換來的22K薪水、被資本家奪走剩餘價值、工作到血尿過勞死的年輕人;始終背負著恐懼以及汙名的街友;從來沒有得到該有的尊重以及權益的外籍勞工;遲遲不敢出櫃的多元性別者;在凱道上哭得老淚縱橫土地依舊被收走的農民;更多更多,那些在妳家路口舉著房屋廣告、在地下道口販賣口香糖玉蘭花的臉孔,十年過去,舉著房屋廣告的依舊舉著房屋廣告,賣玉蘭花的依舊賣著玉蘭花,有錢的人依舊更有錢,而台北市的房子我們買不起就是買不起。

是的,這些都是少數人的未來;對於即將崩毀的世代都是別人的世代。



大選過後,看著馬英九張開雙臂在大雨中發表著他的勝選感言:「我們贏了!」當下我的感覺是很不安的,那個「我們」是誰?(反正一定不是這些少數人)

我看到了結構的可怕,一堵巨牆般的可怕。這堵牆,是台灣人內心利益計算的總合,它代表著較高的整體效益,我相信每個人都選出了他認為的「美好未來」,但是這「美好未來」卻和經濟發展(或講白一點,和錢)畫上等號,而一切諸如貧富差距、社會正義、資源破壞、文化衝突都不在人們考量的範圍裡,不在這「美好未來」裡,亦或者說,被更大的「美好未來」泡泡給掩蓋。


選舉結果是真正最新的「台灣共識」,而很遺憾的,對我來說,這個「台灣共識」是一個保守、自私、受到父權結構制約的,但這股力量之大,讓人不得不去思考也不得不去正視:這真的是你我希望的美好未來嗎?若答案是肯定的話(答案一定是肯定的,不然選舉結果不會如此),而又是什麼,讓多數的人能夠選擇忽略、漠視那些不公義的事情?或者是說,多數的人並不是選擇忽略那些不公義的事情,而是依舊相信未來的馬政府有辦法解決這些社會問題,進而帶來更美好的未來。

我不認為那些財團老闆表態會為藍營帶來多多的選票(也就是他們選前的表態並不構成藍營勝選的決定性因素),因為我不認為老闆支持誰,員工就會支持誰,那些財團老闆再怎麼有錢有再多的鈔票股票,一個人就是只有一張選票,就像我並不會因為我的老闆支持誰就投誰。所以,應該這麼說好了,台灣人還不至於生活貧困到要仇富(更不至於要大規模地罷工、走上街頭,更別說反抗政府及革命),實際上更多的人是嚮往那些富人,儘管薪水不增反減,但大家依然相信這些財團老闆的存在能夠帶來更多的工作機會,那些財團老闆是台灣人對於未來想像的濃縮、典範以及極端(究極端點),大家一如這些財團老闆相信的那樣認為中國會為我們帶來莫大的商機與市場,然而事實的確如此,特別是在歐洲市場萎縮的現在,中國市場更顯得重要與珍貴。中國市場重要,這點我不否認,但是我依舊認為,它並不是唯一,「雞蛋不能夠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道理我想大家也清楚,然而現在的情況卻是「中國打噴嚏,台灣重感冒」,過度依賴與中國的貿易,長期來說對我們一點好處也沒有;但人都是短視近利,反正現在安穩,現在有錢賺就好,管它未來會如何,這遙不可測的未來反正就是賭一把,於是多數的人便睹了看似較為安定有保障的這一邊。大概只有毫無牽掛、也沒甚麼(財產)好賠的年輕人、弱勢者,才願意冒險和希望改變吧。

::

只有趕完了期末報告才有辦法稍微整理一下堆積在腦子裡一陣子的思緒。這一個禮拜,我陸續看了不少有關選後的分析報導以及一些社運分子知識分子的肺腑之言,但是仍然有不少疑惑還是沒有辦法獲得解答,例如身邊不少認識的人都是綠的支持者,但為什麼最後還是藍當選?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其實我們也是在自我感覺良好的小圈圈裡,所以物以類聚的接觸那些和我們關心同樣議題的人,而對於那些持不同意見者,我們一無所知;反之亦然。(關於這一問題的討論可以參考:芭樂人類學〈灰姑娘的啟示〉

還有另一個很引起我好奇的問題乃是:根據選前的一些民調顯示,女性對於訴求女總統無感,基本上多數的女性選民依舊投馬。關於這個問題,之前的芭樂人類學有兩篇文章有稍微談到這個問題,可以參考看看。雖然還是沒有辦法完全說服我,但是在我對這些議題有更好的理解以前,我覺得這幾篇文章的確能夠提供我們一些不太一樣的觀點以及有趣的思考方向。(希望有朝一日我也能夠成為這樣一位能夠用文字來感染並影響他人的人類學家:D)



::

快要過農曆年了!

相較於元旦新年,大家還是對農曆年比較有感覺,這一個禮拜陸陸續續感受到年節氣氛,除了年貨大街、各大賣場人滿為患以外,市場也充滿買年菜、春聯的人,店家也張燈結綵,而阿公阿媽也為過年的年糕們忙碌(當然我今年也回去幫忙了:D)在一聲聲新年快樂中,年假開始,火車票早在半個月前就已售罄,高速公路的車潮也越來越多,而我也如往年一樣在除夕前一天回到阿媽家。

我是享受這段等待過年的時間的。外頭的市場很熱鬧,親戚們還沒回來的阿媽家有種風雨欲來之前的寧靜。

嗯先寫到這邊吧。
新年快樂!希望大家有個充滿收穫的年假。

::

延伸閱讀:〈補充│003 寫在大選之後〉 (2012/01/24)

1 則留言:

  1. 看完這篇,心情又跟著你的文字再次起伏盪漾。

    就像你說的,最令人難過的莫過於必須接受在社會存在如此不公不義的情況之下,這個結構仍堅固到無法被撼動的事實。

    我很同意你說的中國市場重要,但它並不是唯一。但困難之處在於如果政府持續鼓勵大家往中國發展,而不是投注心力在增加國家內部的就業機會或產業機能,那麼遲早整個台灣都會被掏空。

    有能力的人才都被高薪挖角到別的國際企業,到中國發展的許多台商賺了大把大把的鈔票集於一身卻沒有地方花,只好回台灣買地產導致房價不斷地上漲,結果到最後就剩下留在台灣的年輕人老年人農民和些許零星產業,在這越來越殘酷的社會中努力求生存。

    唉!雖然對於很多現況感到失望但還是告訴自己不能絕望,希望日後的我們能夠參與並且見證一個具有公平正義社會關懷的台灣!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