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1-30

004 China's Change:The Year of Dragon

Photograph by James Whitlow Delano
http://www.appelgallery.com/exhibition/Archive2008.asp

中國共產黨掌權以來,中國經歷了文化大革命、六四天安門等一連串變動,其帶來的破壞與影響在全中國各層面之大,任何一位八零年代前出生的中國人都一定印象深刻。



自從二十多年前鄧小平改革開放之後,中國經濟的發展用突飛猛進已不足以形容,做為當今世界最大的經濟體,沒有任何一個企業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人能夠忽視中國。它擁有各項投資設廠的優勢,除了自然資源豐富、人力充沛、工資低廉以外,對於人權以及環境保護法令之不嚴格,使得歐美的公司能夠以低於在自己國內設廠將近一半以上的成本在中國生產產品。

近幾年,歐美市場崩盤,但中國的經濟成長每年都還保持在百分之七、八左右,隨著經濟高度的成長,中國社會也起了大規模的變動:有點小錢的中產階級興起,開始有了所謂的「富二代」、「富三代」;國民的教育水準提高,每年有大量受過教育的人才進入工作領域;物價水平上漲,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日常生活開銷全球分別排名第20和第21(倫敦是18、巴黎是27、紐約是32,而台北是52);貧富差距以無法想像的速度在拉大(有錢的人非常有錢,有錢到妳無法想像的地步,而窮困的人非常窮,也窮到妳無法想像的地步);中國富人的消費能力特別是名牌,更讓世界不容小覷。法國巴黎是中國有錢人最愛去的城市之一,不是因為它的浪漫與文藝氣息,而是因為它是個購物天堂,各個知名品牌通通齊聚一堂,甚至那些名牌精品店還特地擴大招募會說中文的人並且請人觀察中國人的消費行為以接待這些刷卡掏錢不手軟的Chinois

它從「世界工廠」慢慢蛻變為「世界市場」,所有人都想跟中國做生意。光想,以它十三億人口的規模,只要每一個人買一件妳的產品,就算一件產品只賺一塊錢,那這樣就有十三億元的利潤,多驚人!

但,因著它這樣快速,噢不,是光速般的經濟成長,為整個中國社會帶來無法預期的變化,各種社會問題也應運而生。價值觀的破裂、一股「人人為我,我為自己」的氣在中國蔓延,或許是經歷過文革等事件,人們窮怕了,造成了整個社會極度自私漠不關心爭先恐後的氛圍,在那種情況下,只要爬不上去的人就會被踩死,也不會有人在乎,因為大家只會自顧自的往上爬,沒有人會拉彼此一把。(從中國人喜歡在搭乘交通工具時推擠爭先恐後的樣子,還有之前被麵包車輾死卻沒有路人願意伸出援手的佛山小女孩悅悅事件就可以略窺一二。)


因著中國政府政策的關係,整個中國的發展總是以都市為核心,然後一級城市、二級城市、三級城市向外擴張,大城市工作機會多,農民工紛紛到大城市工作,但受限於戶口制度,使得那些前往異鄉工作的人們無法將自己的戶籍遷到工作地點,因此無法在當地享有教育、住房、醫療等基本權利,人們往往離鄉背井賺錢打拼,根本不可能攜家帶眷舉家遷徙。那天看到新聞,說中國有將近五千八百萬的「留守兒童」(所謂的「留守兒童」指的是父母雙方都在外地工作,小孩子留在家鄉給親戚或是育幼院等福利機構照顧,那些孩子一年只能見到自己的父母一次!)這是多麼令人難過與驚訝的事情!那些「留守兒童」的數量一共有五千八百萬,整整超過台灣總人口兩倍之多!這些小孩子的童年,都是沒有父母親陪伴的童年。看到電視上那些孩子們淚眼婆娑的面孔,真的很令人心酸,而那些孩子以及其辛苦工作的父母的辛酸,更是我們難以想像的。

這種種的社會問題,一如中國驚人的經濟成長那般,以驚人的規模和樣貌出現。

因著高速的經濟發展、人口的移動、價值觀的斷層與改變,造成了整個中國社會的不穩定。這是中國在享有經濟發展果實的同時必須付出的代價。


當代中國,對全球影響力之大,我在這裡很難用三言兩語說清楚。但單單從英國的經濟學人雜誌(The Economist)在2012年1月開設了中國專欄(China)來看,就足以證明中國現象是值得關注的議題。這是經濟學人雜誌自1942年開設「美國專欄」事隔七十年以後,再一次以國家為主題開設專欄(驚!)若稍稍熟悉經濟學人雜誌的人應該知道,它們會有許不同主題的專欄,例如Economics、Business & Finance、Politics,或者是以地區為主題,例如Asia、Europe、Middle East & Africa、Americas等,而以國家作為主題的除了美國以外就是中國了。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可以看到經濟學人開設「中國專欄」的動機。
The paradox of prosperity (2012/01/28)
For China’s rise to continue, the country needs to move away from the model that has served it so well.


其基本的原因乃是中國最為當今十分有力的經濟體(文中以econimic superpower稱之),但最吸引經濟學人注意的乃是存在於中國模式的矛盾(特別是政治和經濟部分)。它以超乎西方或是全球想像的體系在運作,在戰後的日本甚至是印度等國都從所未見,它對未來以及世界帶來的影響絕對不容小覷。而這樣的專欄也很值得有興趣的人持續關注。

::

中國當代的現象是十分複雜的,我雖然去了中國幾次、停留了一些時日但是都只窺見其皮毛而已。今年過年看了幾部描繪中國當代樣貌的電影,我覺得不失是一種認識當代中國的方式。

其中一部是「人在囧途」,描寫一個在都市經商的商人和一位擠牛奶工廠的工人「春運」返鄉的經過(過年假期看這部電影十分的應景:D),透過一個小人物的故事來反映整個中國社會的樣貌,劇情十分逗趣甚至可以說是傻逼,整部電影都圍繞著「相信人性是良善美好」的價值(套句片中角色的話:「人間自有真情在」),結局也非常的溫馨激勵人心,可以說是傻人有傻福的現代版。先不論這樣過於理想化的劇情安排有多麼超脫現實以及充滿官方的意識形態(可參考這篇影評:叶子风:评《人在囧途》),但從某種程度來看,這部電影確實側寫出現實生活的殘酷以及中國當下面臨的一些社會現象,比如以女兒要動手術為理由在街頭乞求善心人士借款的女子(一般人往往認為是騙子而置之不理,但電影透過這個例子來呈現更大的社會問題:對於身心障礙兒童照護的缺乏、人與人之間信任的喪失);因為長期在外工作母親妻女留在家鄉,小三的現象我想大家一定聽了很多,不陌生,這種隨著經濟發展而來的家庭型態與相處模式的改變以及衍伸出來的社會問題也很值得關注(「留守兒童」即為一例)。此外,這部電影也呈現出兩位主角身分地位以及價值觀的差異:一位是事業有成的小中產階級老闆,另一位是代表中國廣大勞工的牧場擠牛奶工人;城市和農村的對比也在電影中清晰可見。

啊別講太多,有興趣的人還是直接去租DVD來看吧!





3 則留言:

  1. 不錯不錯投稿文章已經可以交出成績了=U=
    哎真的!真的很難想像中國是以甚麼樣的方式在改變著!可能連他們自己也想不到吧!我改天也想要看那部電影:D

    回覆刪除
    回覆
    1. 哈哈要投稿還早得呢,這篇充其量只能說是熱身前的熱身罷了:P

      是啊,我對中國依舊是非常有興趣,我覺得若要我說出我願意花上一生了解與投入的國家,那我想大概非台灣、泰國、中國莫屬了吧!在碩論之後,若有機會的話我也希望能夠去中國做田野,像寫尋路中國的何偉一樣,或者用影像紀錄之類的。話說Capote的non-fiction真的有點讓我念念不忘!

      電影沒問題,我這裡都有檔案:P

      刪除
  2. 真的齁!!!我看完Capote的感覺也是一樣!念念不忘:)該怎麼說呢?就是有一種非場有共鳴而且完全可以模擬體會他可能有的各種心境。當你真的全心全力投入在某見事物上(以他來說就是創作,以人類學家來講,是社會文化研究或運動的參與)就是會整個心都繫著那些事物。

    我相信如果是你一定沒問題的:)

    回覆刪除